像魔鬼氈一樣執著於你的想法
在職業作家開始相信自己對於未來的想法時,他們就會遇上所謂「寫作瓶頸」的情況。執著於這些想法會使得自由和創意毫無發揮的空間。
如果我們像魔鬼氈一樣,習慣性地執著於每一個掠過腦海的擔憂想法和受到的每一次批評,就會整天過著情緒激烈起伏的生活──一種恐懼而渙散的生活。
如果你和一名不成功(不快樂、痛苦掙扎)的管理者坐下來談,你會聽到他描述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裡:「我有太多電話要接。我有太多私人問題要處理。我現在的 健康狀況不好。那些坐在辦公室裡的傢伙都在上遊戲網站。我的訪客太多。我永遠都不可能回完全部的電子郵件。我的報告已經遲交了。我這週有太多會要開。我得 上台講話。」
你會注意到,這名管理者腦中塞滿了所有這些帶來壓力的想法。一名放手式管理者能學會,一次只處理這些想法之中的一個就好(「我有太多電話要接」),然後解決它(「我把電話直接轉到語音信箱。稍後等我準備好,可以專心處理這些留言時,就能帶著期待的心情好好聽它們」)。
放手式管理者是創造者。他們一次處理一項帶來壓力的情況,並從中創造出好的成果;相反地,緊抓式管理者只能反應。他們對所有的想法都產生反應,整天如此,高度戒備著。對他們來說,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緊急狀況。
當我們變成創造者時,就能提升自己脫離這種情境。當我們以宗教用語指稱上帝時,我們時常將祂(或那股力量)稱為「造物主」。這也是為何狄帕克‧喬普拉 (Deepak Chopra)曾幽默地說:「上帝是我的模範。」他想透過創造,以自己的創造者的形象而活。無論是否意識到,在生命過程中,我們最終都是在尋求和冀望愈來 愈高的創造能力,創造出成就、快樂,以及最大的事業滿足。我們想要的,作為人性核心一部分的,就是那種創造能力。每當我們失去焦點,也失去了那種能力。
身為一名專長於人類意識的優秀老師,拜倫‧凱蒂指出:「如果你想變得不快樂,就去思考未來。」
如果我們希望朝某種特定成果邁進,就必須立刻做些什麼來創造出那項行動。我們無法移動位於未來的東西,我們也當然無法取消任何過去。只有在當下,我們才能前進。只有這個神聖之處能給我們空間進行努力。
別專注於自己的恐懼所在
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,你會漸漸了解,在你以和當初使問題產生的同樣低落心情想著那項問題時,是不可能解決它的。只有以一種層次更高、具系統觀的意識專注於問題上,才有可能解決它。或者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說:你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好。
當你成為一名放手式管理者時,總會意識到,和自己真希望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那些東西對抗,反而給了它們力量。因此,如果你告訴一名員工他的表現很差勁, 等於種下了未來工作情況不良的種子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跟有藥癮的員工說,藥物上癮者都是糟糕的傢伙,他們會覺得很沮喪,又想再去使用藥物得到安慰。但如果 你跟他們說,他們是有潛力的,只要能找到方法正面看待那些經驗,就可以從自己經歷過的事情之中學到東西,你就能夠邀請他們進入一個完全復原的新境界。
歡迎愛好餐飲行銷及管理的朋友到我的噗浪來玩
(先加好友才好玩,祝您衝浪愉快!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